中国服装设计师飞速成长 |
时间:2018-06-19 |
当前国内消费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行业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国际时装周平台将更加开放,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多元的跨界合作;作为国际化的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国际设计师和品牌的参与度。 3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2015/2016秋冬系列)开幕,这是它步入的第18个年头,成年了。时装周步入青年时代意味着走向成熟,经历了18年的发展变革后,对于自身在中国服装产业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正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李当岐所言:“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展始终依靠市场、聚焦创新。当前国内消费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行业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国际时装周平台将更加开放,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多元的跨界合作;作为国际化的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国际设计师和品牌的参与度;作为设计新秀辈出的平台,我们会不断推出新人,扶持年轻设计师走向市场;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要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时尚话语权,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时尚文化。” 也因此,本届时装周的最大新闻点就在于逾七成的中外品牌和设计师是首次出现在这个平台上,而且几乎全部是年轻人,这在时装周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从中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服装设计师群体在结构上的变化,年轻设计师特别是独立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的才华并不仅仅只体现在服装设计的层面而更加开阔更加丰富,可以说属于年轻一代的时代将拉开大幕。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服装产业未来主力军的青年一代,越来越重视时装周,并抱有极大的兴趣参与的事实,是这个国内唯一市场化运作的时装周收获未来的最大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新一代服装设计师正在飞速成长。 这一征兆,旋即体现在“汉帛奖”第23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中。作为一个已经举办了23届在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大赛,从中走出的知名设计师不知凡凡。而随着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变迁,这一大赛选拔挖掘出的优秀人才未来的发展道路愈发宽广,涉猎视野也更加广泛。单以本届“汉帛奖”选手的作品而言,虽然有国家、地域制约而导致的对流行信息的解读差异,但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城市的人文、历史、建筑、艺术、文化、民俗、饮食、穿着等等信息的把握与诠释,特别是对于社会、环境、人文等的关注,足以让人们对年轻一代设计师的设计才华给与褒奖。本届“汉帛奖”成功举办了,对于那些获奖的年轻设计师而言,他们不会马上出名,但未来一定由他们主宰。 有年轻就有怀旧,这似乎已经成了定律。25日的胡社光发布所带来的一切信息都是怀旧,当然,作为一个生于黑土地具有极强恋乡情结的旅外设计师,他对于故乡的那种眷恋令人吃惊。从某种角度而言,或许这场发布更适合上了年纪的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看,因为设计师讲述的是一个他爷爷奶奶的故事。经典的大幅印花布、大棉裤、绑腿、棉袄甚至棉被、棉褥子等等都被设计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再现,以至于微信朋友圈中有朋友看到后说,非常想念杀猪菜。但,在这场发布中,印花还是那些花样,袢扣还是那样的袢扣,而棉布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棉布、绑腿也不再是以前的绑腿、棉袄也不是以前的棉袄、棉被也不再是以前的棉被。用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来重新构建传统的经典应当是设计师的初衷,但那包着头带着眼镜梳着大马尾的造型,却不知怎么令人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的经典国外影片《恐龙特急克塞号》中的格德米斯,看着看着就满场找“克塞”在哪里。 |